日前,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在山西省原平市共同启动了“北方地区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暨山西省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交流与现场灭除活动”。活动期间,来自中国农科院环发所、植保所、草原所等有关单位专家,北方6省及山西省11个市、51个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外来物种管理工作的同志前往原平市西镇乡开展防控现场技术培训、刺果瓜灭除,观摩农田秸秆覆盖、地膜阻隔等农艺措施与化学措施等防控成效。
活动期间,有关专家还就北方主要外来入侵植物防控技术进行授课。据了解,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黄花刺茄、长刺蒺藜草、豚草等重大外来入侵植物正在北方地区扩散蔓延,仅黄花刺茄就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9省区发生,对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过去三年,中国农科院相关专家聚焦入侵植物黄花刺茄,形成了一些原创成果,厘清了黄花刺茄的入侵历史和时空分布格局;依托“天空地”遥感监测技术,搭建起黄花刺茄智能监测系统,有效提升监测效率。在防控举措上,确立黄花刺茄扩散区“一封一杀”化学防除技术及“智能监测+动态清零”前沿扩散点灭除技术,提升了黄花刺茄的治理水平。
由此,本次启动的“北方地区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综合治理活动”将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草原重大入侵生物前哨预警与动态精准监测”等项目,通过建设“一张网”、打造“一批片”、培养“一群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技术留在基层,进而实现外来入侵物种的有效防控目标。
据介绍,建设“一张网”是指,升级“北方草原生物安全大数据平台”,动态接入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和农牧民APP上报数据,实现黄花刺茄等高风险物种实时预警;打造“一批片”是指在晋冀蒙农牧交错带建立黄花刺茄综合治理示范片,形成“治理一片、巩固一片、提升一片”的示范效应;培养“一群人”是指依托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外来入侵物种岗位科学家工作,每年为基层培训一批技术骨干,让技术真正留在乡间地头。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通过这三个一来实现实验室和田间并联,让科研院所和北方地区政府部门和农牧民“三方”联动,从山西原平出发,凝聚共识,共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