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上海农业科技企业创新策源能力和整体效能,近日,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路演——崇明长三角农业硅谷专场活动举办。本次活动聚焦农业科技前沿,集结了来自特色种源、生物合成、现代设施农业及现代服务等领域的10个创新项目,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活动吸引了多个农业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参与。康码高产(上海)生物有限公司展示了其无细胞蛋白质合成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该技术有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茂沣元科技带来了小分子水溶肥智能生产线,利用有机废弃物生产高效肥料,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展示的全球首个生物育种工程化平台——海霸育种加速器,也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关注。
“平台通过离子舱、逆境舱、加代舱等智能化软硬件设施,可以实现种质创新、鉴定与稳定的全流程加速,破解了传统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黄河告诉记者,预计在今年10月,团队还将推出全国首个育种加速的商业化服务平台。
金融服务与农业科技的融合成为了活动亮点。活动现场,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周期长、轻资产抵押难等特定需求,集中展示了一批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并与众多科技企业现场签署“政银保担贷”“农科贷”等合作协议,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这种“科技+金融”的深度联动,与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创新打造的“金科育绿”品牌形成了有效呼应。作为上海农业科技企业培育的重要载体,“金科育绿”自去年以来汇聚了“农科贷”“科创贷”“政银保担贷”等近30款银行涉农金融产品,通过多场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双向奔赴”对接服务,已推动40余家农业科技企业成功获贷4.35亿元。这些精准滴灌的金融支持,不仅助力企业快速稳健迈入发展新阶段,更畅通了“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为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提供了全链条保障。
在签约仪式上,优质水稻新品种“沪稻香软217(崇尚217)”和特色甜玉米“金银308”独占使用许可正式落地,标志着这些创新品种进入市场应用阶段。同时,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竖新镇、农发集团等与多家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深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的协作,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硅谷建设。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秩通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上海始终紧扣国家发展需求,结合上海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全面推进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创新。
据悉,过去五年,上海市已成功举办农业科技成果路演40余场,促成350余项成果转化交易,交易金额超过3.3亿元。崇明区自去年起积极推进长三角农业硅谷的建设以来,聚焦特色种源、生物合成、现代设施农业三大新赛道,已初步形成“科研—孵化—产业—金融”的闭环,正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
“期待广大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创新英才选择崇明,共同将长三角农业硅谷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质生产力培养地。”崇明区副区长金彪表示。未来,崇明将持续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楠